县政府网站: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郯城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政务访谈》。今天我们为大家邀请到了重坊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康健同志。陈镇长,欢迎您!
陈康健: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非常高兴通过《政务访谈》这个平台与大家进行交流。在这里,我代表重坊镇向关心和支持重坊发展的广大网友以及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县政府网站:陈镇长,现在各地都在开展开展乡村振兴样板的打造工程,我们重坊镇在这方面的工作进展如何?
陈康健:重坊镇位于山东、江苏两省三县市交界之地,沂河、武河、黄泥沟贯穿全境,河岸线长38公里,水资源丰富。总面积49平方公里,耕地4.3万亩,辖6个社区,人口6.6万人。地处鲁南苏北五十万亩银杏种植区的核心,以银杏为主的苗木种植面积达4万亩。银杏种植历史可追随到隋唐时期,历史文化悠久。
2019年8月,我们会同胜利镇、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两个兄弟乡镇,组成贾湾示范片区,成功入选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片区。片区涉及我镇重北社区、出口社区、太平社区等3个社区18个村,规划面积2.36万亩,涵盖1.6万人。
县政府网站:具体我们的工作开展情况如何呢?
陈康健:近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明确规划奠定振兴基础。为坚守“土地”这个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我镇利用产权制度改革和“三资清理”的契机,全面进行公共空间治理,清理机动地2232亩,汪塘428亩,四荒地502亩,收回不合理的用地合同363份。立足于资源实际和镇村规划格局,把银杏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按照“核心在产业、组织是保障”的理念,编制《重坊镇乡村振兴战略空间规划和发展规划》,按照这个总规,分片区、分领域制定《徐出口村文旅建设规划》《中华银杏园提升规划》《知青文化产业园建设方案》《重坊镇人居环境提升方案》等详规和方案,努力探索乡村高质量发展路径。
二是探索实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探索“党组织+合作社+农户/企业”等运营模式,坚持党组织领办服务型、产品型、技术型等类型合作社,在现代农业领域成立了3个两新党支部,覆盖4家工业企业,1家销售经营单位和12个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党旗飘在田园中,党员聚在产业上。以重北社区的产品型合作社为例,由6个村集体共同注资100万元,成立“知青缘”土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知青文化产业园、中华银杏园等园区内都设置了展销平台,统筹全镇银杏茶、银杏枕等特产,统一经营管理,统一产品标准,统一产品标识,打造“知青缘”品牌。合作社运营半年时间,已增加集体收入10余万元。此类党组织领建的合作社还有很多,如高庄社区的祥美草编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太平社区的世玉银杏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等,每个合作社平均带动周边就业200余人,日增收益40-200元不等。
三是围绕银杏产业做文章。银杏是我们的传统优势产业,但是随着近年来银杏苗木市场的低迷,如何让我们的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成了党委政府和农户都关心的问题。2019年以来,我们首先在银杏产销上做文章。整合银杏苗木种植合作社14家,家庭农场5家,3家苗木公司,引导成立银杏苗木种植联合社,规范市场主体,畅通交易信息,抱团发展。其次,我们在银杏产业链上下足功夫。在原有银杏茶、银杏酱等传统银杏产品的基础上,腾空40亩地,三入福建,精准引进亿利客银杏深加工项目,该项目投资1.8亿元,集银杏精深加工、银杏开发于一身,主要生产传统银杏炒货、银杏罐装凉茶、银杏糖果等银杏制品,可消化镇域内20%以上的银杏嫩叶及60%以上的银杏果,目前,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8月份可试生产。最后,我们在增加银杏产业业态上做文章。以中华银杏园、知青文化产业园等为阵地,筹办银杏黄金周、银杏节、蓝莓节等节庆活动,以银杏观光游不断带动田园采摘游、民俗文化游、红色体验游等,推进“种树、卖树”向“看树、玩树”转变。2019年累计接待各地游客20余万人次,村民收入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的景区刚开始限流开放,但是从清明期间的反馈情况来看,只要疫情结束,对于全年的市场行情,我们信心十足。
四是强化多项建设融合推进。统筹全面做好齐鲁样板示范片区与省级美丽乡村、银杏田园综合体、重北示范片区等项目建设的结合文章,秉承“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示范带动,串出亮点、划出彩点”理念,强力推进大刘庄省级美丽乡村、重北社区基础设施提升、徐出口银杏部落等项目建设,着力在美丽乡村、文旅项目开发、精品线路打造、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寻求突破。致力于将银杏新村、国家银杏森林公园、大刘庄美丽乡村、银杏时光隧道、最美银杏村落、中华银杏园、知青文化产业园等旅游精品区连成一体,极大提升乡村振兴建设进程。
县政府网站:很高兴看到重坊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巨大飞跃,请问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片区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呢?
陈康健:问题和机遇并存,目前我镇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片区方面,主要还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领军带动能力不强。全镇上下以银杏苗木种植和销售为主,产业链条短,结构相对单一。2010年后,银杏苗木市场价格持续走低,银杏叶、果等加工尚停留在初级阶段,附加值低。同时,虽然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正在发展,但数量及发育程度仍显不足,产业领军企业不多,规模普遍不大,市场竞争力弱。特色优势资源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的能力不强。
二是人才缺失严重。虽然近年来全县上下加大了人才培养和选拔的力度,我们也试行了党支部书记专业化,但是新型职业农民、网络信息、旅游、电商、管理服务人才等还是严重缺乏。同时,党员干部队伍普遍学历不高、年龄偏大、战斗力不足,全镇共有村干部118名,平均年龄56岁,最大的79岁,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17人,有的甚至只上了小学。
三是镇级财政困难,税源少。由于重坊镇长期以来形成的外出经商传统,导致全镇财政严重缺乏企业税收支撑,乡镇工业基本空白,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目前正处于全力建设阶段,投入远大于受益。目前,全镇只有6家规模以上企业,总量小、底子薄,本土企业税收尚不足1000万元,镇政府全年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完善等工作合计投入超过5000万元,所需大量资金严重依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
县政府网站:那下一步,我们有什么具体的工作打算吗?
陈康健:对于下一步的发展,我们重坊镇还是很有信心的,主要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深挖银杏产业潜力,拓宽拉长银杏产业链。坚持“银杏+”政策,支持发展林下种植,我们已开始逐步推广银杏林下蒲公英、半夏、黄杨等作物的种植,县里也拨付了专项扶持资金,农业产业体系将大范围拓宽。同时,我们正在徐出口等村全力推进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目前,镇域内所有在建的文旅及基础设施项目已实现100%复工复产,徐出口银杏部落项目中的空中栈桥、商业街、云溪等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待疫情结束后,我们将全面加快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区,引领全镇实现绿色种植、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等三产融合发展。
二是加强人才建设。首先是全面提升“家里人”的水平,培树一支由种植大户、新型农民、退伍军人、行业领头人等本土人才队伍,让其成为乡村振兴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其次是招呼“离家人”回归,建立重坊在外人才信息库,成立上海、青岛等人才工作站6个,助推在外人才回乡创业。最后是吸引“外乡人”落户,不断优化聚才生态,通过结对共建、投资兴业、捐资捐物等方式吸引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
三是全面统筹资金,补齐短板。配合乡村振兴的发展需要,统筹美丽乡村建设、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服务队等各方面的资金和资源,努力实现花小钱办大事,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因地制宜、因村制宜,以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提升等为主攻方向,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每年打造1-2个省级美丽多村,探索打造旅游专业村,逐步实现示范片区内省级美丽乡村及旅游专业村全覆盖。
县政府网站:非常感谢陈镇长接受我们的专访,祝愿重坊镇乡村振兴的步伐越来越稳健。
陈康健: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