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 tanchengslscj/2025-0000008 | [ 文 号 ] | [ 发布机构 ] | 郯城县水利局 | |
---|---|---|---|---|---|
[ 成文日期 ] | 2024-03-14 | [ 公开日期 ] | 2025-02-20 | [ 有 效 性 ] | 有效中 |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和市、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安排,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县水利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立足水利工作实际,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郯城县水利局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法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对本年度的法治建设工作重点和主要工作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同时,多次通过召开党组会议、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等形式开展法治政府建设活动。
二是深入开展学习。抓牢领导干部学法,发挥领导干部“头雁效应”,带头树立良好的法治意识。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纳入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并做到第一时间学习传达,第一时间研究落实,不断增强领导干部法治观念和依法管理水平。抓好工作人员学法,不断深化全系统工作人员法治教育培训,提升专业素养。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专题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法治理论水平,切实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本领。
三是加强执法能力建设。进一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充分利用国家宪法日、世界水周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利用微信群、宣传栏、海报等手段,大力宣传水利领域法律法规。
四是强化普法宣传。明确普法内容,以重大节日为契机,用好用活图片新闻、短视频、网络直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载体,让普法宣传更“接地气”,普法效果更“入人心”。通过多种方式普及法律知识,展示法治文化成果,营造法治文化氛围,确保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实现“更实用、更有趣、更动感”的要求,及时更新内容、创新形式,真正打通了普法宣传最后一公里。
二、2024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和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2024年,我局认真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的要求,切实做到主要负责人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发挥了“关键少数”的引领带动作用,有效履行了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一是主要负责人自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积极参加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法律学习和会前学法,带动各级领导干部增强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养。二是坚持压实法治建设领导责任,坚持把法治建设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来安排,坚持与党建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奖惩。三是健全法律顾问工作配套制度,保障法律顾问及时介入、全程参与重大决策。
三、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一是思想重视力度不够。认为法治工作主要由司法部门负责,单位只是配合部门,对于法治工作的主动性不够。本年度局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次数较少,也未将法治思维贯穿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过多的注重水利工程建设等业务性工作,认为只要水利正常运行、不出现安全问题就万事大吉,导致处理问题和化解矛盾不够科学合理。
二是普法宣传缺乏实效性,形式内容还不够丰富。今年开展的法治宣传基本上都集中在宪法宣传日等特殊时段,一般都是在机关单位、社区、广场醒目位置挂几个条幅,散发一些传单,内容老套、乏味。群众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只知道“法”,但不了解法规的真正内容,更不知其精髓,实际效果还有待提高。
三是水利监管能力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历史原因,相比水利工程建设,水利行业监管问题相对薄弱,在水资源、河道湖泊水域、水土保持、水旱灾害防御、水利工程等各个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监管薄弱环节。
四是法治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受机构人员限制,我局政策法规科仅有两人,且无法律知识基础,对于法治工作也是“既来之,则安之”。2021年由于人员调动,目前我单位暂无具备行政执法证的人员,更无法律专业人员。
四、2025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是加强普法工作。制定《“八五”普法实施规划》《“谁执法谁普法”普法方案》和普法责任清单等,积极组织实施“八五”普法工作,推动宪法、民法典以及涉农法规的学习和贯彻实施。
二是加强法治队伍建设。配备专职法治工作人员2名,将法治政府建设与我局中心工作一体谋划、一体推进,推动我局各项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轨道。
三是推行法律顾问工作。聘请大立律师事务所范伟律师为法律顾问,协助我局处理日常法律事务,在我局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制定等重要行政行为环节实行法律顾问把关。
四是保证重大决策事项公开透明。完善领导班子内部监督约束机制,针对我局承担的各项水利设施等重点项目或涉及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充分征求各个方面的意见,及时召集班子成员、各科室单位负责人共同研究、作出决策和部署。切实做到重大行政决策坚持公开透明、科学民主原则,遵循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决策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