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欢迎访问郯城县政府网站!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县政府常务会议 >> 议定内容 >> 正文
2023年县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议定文件——《2024年度郯城县乡村振兴突破行动实施方案》
[ 索  引  号 ] tanchengxzf0001/2023-0000476 [ 文       号 ] [ 发布机构 ] 郯城县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3-11-16 [ 公开日期 ] 2023-11-16 [ 有  效  性 ] 有效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议精神,全面做好2024年乡村振兴工作,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

2024年,全县乡村振兴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系列会议精神,按照市委“12345”工作部署,坚持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以“四化融合”为统领,以“四雁工程”、特色产业、精深加工、“百千工程”、循环经济五项重点工作为抓手,积极争创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

二、行动计划

1.扎实推进“四化融合”示范区建设工程。依据《加快乡村振兴“四化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思路,加快构建15条县域产业链条,育强13个镇域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路径,依托白马河生态及两岸农业资源,加快打造“田园水脉·花海鱼塘”城乡融合示范区,建立休闲度假区、农业观光区和工业产业区并存的“一地三用”、三产融合、村民进城、市民下乡的发展新模式。深化平台公司作用,加快推进四化融合小镇、十里未来乡村建设。坚持信息赋能,加速智慧社区平台、农业平台、“工赋郯城”三大智慧平台建设。(责任单位:县四化融合专班、县工信局、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县商务局、县住建局,各乡镇(街道)、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完成时限:2024年12月)

2.全面开展粮食单产提升工程。积极实施全国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任务,聚焦粮食单产提升,特别是小麦单产,以吨半粮片区创建项目为抓手,深入开展重点农田基础设施提升、良种选育推广、农机装备水平提升等八项行动,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万亩。深入实施农业良种工程,以山东郯城现代种业科技产业园为载体,重点扶持新阳光种业、精华种业等开展生物育种关键技术攻关,力争2024年新培育国审、省审新品种3个。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强化统一供种,力争2024年全县统一供种率达85%以上。深入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扩大有机肥替代、绿色防控应用覆盖面,集成推广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及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持续提升农机化水平,力争2024年全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5%。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动农机新旧动能转换。(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农发集团,完成时限:2024年12月)

3.统筹推进食品产业强链工程。以粮食生产、生猪、白羽鸡等县域特色产业为依托,突出抓好五得利二期和三期、郯润食品三期、顺鹏食品二期、金厨娘一期等重点项目,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加快推进重点项目,争创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积极组织开展精准招商,大力发展食品产业,力争2024年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10家,食品产业产值达200亿元。强化基地品牌建设,抓好“五品五标”(即品类、品种、品质、品相、品牌,标准化生产、标准化检测、标准化服务、标准化运输、标准化销售)提升,打造全方位宣传矩阵,持续叫响“郯城银杏”“郯城大米”等一批农业品牌。发展休闲农业,推进精品民宿等农业新业态发展,发挥“银杏之都·幸福郯城”品牌优势,打造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完成时限:2024年12月)

4.提质推进“四雁工程”。全面推进《关于深化开展“四雁工程”实施方案》,完善村党组织书记全周期全链条选用机制,突出抓好头雁分级管理,全力打造“中心—园区—站点”三级实体化孵化平台建设,储备和培养青年后备人才20名。持续加大归雁回引力度,以人才会客厅为平台,创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积极吸引临沂籍高层次人才柔性回归乡村。积极举办省级、市级高级研修项目,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培训,2024年底培训乡村振兴领域人才500人次。强化“土专家”“田秀才”等鸿雁人才选育,新培育高素质农民300人,强化示范引领作用。深化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完善“四雁振兴类”贷款信贷投放风险补偿金政策,真正让金融机构能放贷、敢放贷、多放贷。(责任单位:县“四雁工程”专班、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县人社局、县地方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完成时限:2024年12月)

5.深入推进“百千工程”。紧盯“一年强基础见成效、两年大变样求突破、三年创特色塑品牌”目标不动摇,围绕片区特色,进一步完善提升建设方案,坚持成方连片推进,集成政策、资金、土地、人才、项目等要素,在财政投入1.08亿元基础上,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以“八有五美”为目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容村貌。突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四雁人才”作用,围绕乡村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实现村富民强。加快建设乡村善治、群众参与等长效管护机制,推广美德积分金融转化机制试点经验,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责任单位:县妇联、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交通运输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郯城县分局、县公路中心、县水务集团、县农发集团,完成时限:2024年12月)

6.深化循环农业工程。以“四料、五减”(即通过燃料化、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应用,实现减肥、减药、减碳、减污、减堆)为目标,积极构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全力打造1-2个典型应用场景。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以万华禾香板材、长青生物发电、菌菇种植、青储饲料为重点,提升秸秆“五料化”利用率。以金土地农业服务项目为纽带,加快杨集镇种养循环智慧农业产业园建设,构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推进稻渔共生、稻蛙共生、渔菜共生等模式,积极培育综合种养、共生经营主体,打造“稻虾米”“稻田虾”等品牌,探索生态农业循环模式。(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完成时限:2024年12月)

7.探索开展数字农业工程。聚焦高标准农田建、管、用,强化数字农田信息系统建设,推动传统农田变智慧良田。围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打造大数据平台,建设“链通数融”的特色产业链。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平台建设,不断丰富平台内容,逐步实现村集体收支全流程公开。(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完成时限:2025年12月)

8.持续深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围绕种植、养殖、加工、社会化服务等重点领域,深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确保每个领域打造2-3个典型,力争2024年底全县新增农民合作社50家、家庭农场100家。全面推进村党组织领创办合作社与农业服务组织的“双社联合”模式,力争2024年底新建“双社联合”村20个、千亩示范片10个、万亩示范区1个,成立联合社10家。(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完成时限:2024年12月)

9.大力实施渔业提升工程。坚持以生态为根基、以市场为导向,围绕稳规模、提质量、抓示范、促融合、育龙头、树品牌,不断稳定水产品供给。依托山东百容水产、老丁渔业,特别是百容水产“大口黑鲈”繁育能力提升项目,构建现代化育种体系,高标准建设1处农民渔技培训教育基地和渔业科普展览馆,逐步提升现代水产种业。围绕鱼胖胖、恒平渔业项目,强化渔业品牌建设,不断提高“郯城狗鱼”等品牌知名度。强化池塘改造提升,积极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和智慧渔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池塘标准化养殖、智能化工厂养殖、生态净养等生态高效养殖模式,促进渔业健康发展。积极开发县水产良种培育中心,通过资金、渔业技术的投入,建设现代渔业园区、渔业公园、田园综合体,打造集休闲垂钓、娱乐观光、科普教育、渔业生产一体化的渔业示范园区。(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完成时限:2024年12月)

10.全面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按照“串点、成线、连片”工作思路,每个乡镇分成3个片区,覆盖全镇域,每年打造一个片区,三年内实现全覆盖,形成县域乡村振兴示范路线,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统筹布局农村道路、供水、供电、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运行维护机制,2024年计划新建、改造配电线路50公里,新建、改造配电台区60个,新改造危房46户、改建新型卫生厕所400户;积极培育第四批市级强镇筑基改革试点乡镇。(责任单位:县妇联、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交通运输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郯城县分局、县公路中心、县供电公司、县水务集团、县农发集团、县移动公司、县电信公司、县联通公司、县广电网络公司,完成时限:2026年12月)

三、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乡村振兴指挥部,下设综合组、规划组、督导组和资金组等四个工作组和重点项目专班、白马河示范片区专班、城乡环卫专班等三个专班,统筹协调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特别是全市乡村振兴现场观摩、“四化融合”示范区建设及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

二是强化责任落实。提前谋划,强化基层调研,全面掌握工作实际情况,科学制定重点工作推进方案,明确具体目标,推进举措,进一步分解任务。建立健全定期调度、通报工作机制,以现场观摩评比、座谈会、现场办公等举措,扎实推进重点工作按时间节点如期实现。

三是强化示范引领。围绕十大工程,深入挖掘特色亮点,积极培育典型,突出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总结创新经验,持续为市级及以上乡村振兴系列简报提供典型案例,积极在央视、人民日报等国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大力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会议回顾:2023年县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