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欢迎访问郯城县政府网站!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郯城 >> 认识郯城 >> 统计公报 >> 正文
2013年郯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14-06-30   作者:   来源:    阅读: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四三二一”总体思路,结合我县的“7+4”产业发展目标,解放思想谋发展,攻坚克难求突破,凝心聚力促转型,务实奋进大跨越,各项重点工作都取得新成效。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2.1亿元,增长12.5%。其中,一产增加值25.4亿元,增长3.2%;二产增加值111.6亿元,增长12.3%;三产增加值105.1亿元,增长15%;三产占比提高了1.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10.5:46.1:43.4。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7.3亿元,增长16.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8.6亿元,增长20.9 %;地方财政收入9亿元,增长3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1亿元,增长1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96元,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298元,增长13.6%。

一、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25.4亿元,增长3.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

农业稳步发展。全县粮食总产量75.1万吨,单产516.6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亩产增加1.1公斤;其中夏粮35.2万吨,秋粮39.9万吨。畜牧业发展良好,猪存栏35.8万头,出栏51.5万头,肉类产量达到4.9万吨,奶类产量1467吨,蛋类产量2.1万吨。

1 2013年主要农牧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粮食

万吨

75.1

夏粮(小麦)

万吨

35.2

秋粮

万吨

39.9

稻谷

万吨

20.4

玉米

万吨

18.7

豆类

万吨

0.56

油料

万吨

1.6

蔬菜

万吨

53.2

瓜类

万吨

11.6

肉类

万吨

4.9

猪牛羊肉

万吨

3.76

禽肉

万吨

1.08

禽蛋

万吨

2.06

猪肉产量下降。全年猪肉产量3.4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2万吨。牛肉2.2万吨,同比去年增加0.3万吨,羊肉1.4万吨,比去年增加0.12万吨。禽肉产量1.08万吨,比去年增加0.1万吨。猪肉产量的下降,主要原因是春季发生了“禽流感”疫情,波及面较大。同时,生猪生长周期长,养殖户不敢轻易补栏,出栏量下降。

林业发展较快。全年实现造林面积2.85万亩,其中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9495亩。四旁零星种植2950万株,林木种子采集量130吨,苗木产量1.26亿株。林业系统从业人员233人。

二、工业、建筑业

工业发展形势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257家。实现工业产值440亿元,增长1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1亿元,同比增长13.03%。存货稍有增加,应收账款减少。全年存货量9.93亿元,增长0.6%;应收账款8.68亿元,下降4.38%。骨干企业的拉动效果明显。我县阳煤恒通、新凯电子、江镇丝绸等11家企业被市政府确定为“2013年度临沂市骨干企业”,5家企业成功申报市“双50”企业,其中骨干型2家(恒通化工、新凯电子),创新成长型3家(仁和制药、彬伟装饰、英琅刀具),对我县工业拉动作用较明显。高新技术占比提高。全年实现增加值97.3亿元,增长16.5%。其中高新技术产值占比24.38%,较年初提高了1.01个百分点。“7+4”产业承接市“10+6”产业体系,得以全面布局,发展较快。工业用电量增长较快。工业用电量19.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8%。

建筑业经营情况良好。规模以上建筑企业17家,全年正常营业,无亏损企业。实现产值7.1亿元,增长18.3%。其中建筑工程产值6.5亿,占建筑业产值的91.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5.6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25.1万平方米。

表二2013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本月止累计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144966.00

其中:火力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144966.00

盐酸(氯化氢,含量31%)

100042.00

烧碱(折100%)

402363.00

其中:离子膜法烧碱(折100%)

402363.00

精甲醇

28849.00

合成氨(无水氨)

150104.00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折纯)

117555.00

1、氮肥(折含N100%)

117555.00

其中:尿素(折含N100%)

117555.00

初级形态的塑料

90148.00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酯(LLDPE)

90148.00

水泥

159510.10

机制纸及纸板(外购原纸加工除外)

77949.86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稳定增长。2013年,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71个,完成投资额138亿元,增长20.9%。其中一产项目3个,完成投资额3.5亿元;二产项目45个,完成投资额98.4亿元;三产项目23个,完成投资额36.1亿元,其中房地产完成投资6.3亿元。亿元以上项目完成较快。帝龙新材料有限公司复合新材料项目完成投资额3.1亿元,恒昌煤业有限公司煅后石油焦项目完成投资额3.8亿元。其中投资过10亿元的侨兴新能源日产30万立方液化天然气项目完成投资额3.5亿元、新凯电子特种纸生产项目,完成投资额5.49亿元。房地产投资稳步增长。房地产企业投资完成6.3亿元,同比增长29.7%。销售面积为30.2万平方米,销售金额为10.7亿元,每平方均价3550元,剔除中顺置业李庄嘉园项目本年有9000平方销售面积按会员价销售的影响,我县2013年度商品房销售均价为3625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0.42%。

四、内外贸易

内需消费市场较稳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1亿元,同比增长13.3%。按行业划分,批发行业实现销售额10.8亿元,下降9.03%;零售行业实现销售额86.3亿元,增长17.43%;住宿行业实现销售额0.52亿元,增长6.2%;餐饮行业实现销售额5.48亿元,下降3.2%。

外贸出口高速增长。全年进出口商品总额17503万美元,增长55.9%。自营出口商品总额14019万美元,增长56.9%;进口额3484万美元,增长52.2%。出口队伍进一步扩大,新增备案登记自营进出口企业11家,新增出口实绩企业5家;截至年底,全县进出口实绩企业63家,顺亿高尔夫、三进电子、百诺建材、美德工艺、胜亚机械、达利工艺等成为出口骨干支柱企业。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140公里,拥有载客汽车270辆,完成客运周转量99460万人公里;公交车线数22条,实有出租汽车120辆。载货汽车11308辆,全年公路货运量3156万吨,货物周转量724977万吨公里。改建县乡公路3条,计26.3公里,累计投资3069万元。

邮电通信业平稳增长。全县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634.6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呈下降趋势。电讯业务全年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6.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1306户,移动电话用户61.3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65部/百人;宽带用户8.9万户,增长23.6%。

六、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全县国地两税实现收入11.9亿元,增长23.1%,其中国税收入5.1亿元,增长22.4%;地税收入6.8亿元,增长23.6%。工商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85.08%,下降了2.0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上级税收返还和补助及上年结转结余收入共计26.8亿元。地方财政支出26.8亿元,增长23%。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1亿元,公共安全支出1.4亿,教育支出6.7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4.1亿元,医疗卫生支出4.1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3.2亿元,交通运输支出1.2亿元。

金融业健康发展。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62.1亿元,比年初增加22.2亿元。其中,单位存款余额27.2亿元,比年初增加6.4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33.8亿元,比年初增加15.8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9.1亿元,比年初增加8.8亿元,主要是单位普通贷款增加。

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县财产保险机构17家,全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24.24%;已赔金额6230万元,同比下降3.66%;实现纳税额1945.6万元,同比增长37.5%。人寿保险机构11家,全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5.9%;已赔金额1457万元,同比下降7.61%;实现纳税额42.79万元,同比增长14.8%。

七、文化教育卫生事业

广播事业健康发展。全县广播电视拥有栏目18套,其中电视栏目有8个,广播栏目10个。主要广播设备和电视设备45套,其中广播设备3套,电视设备42套。

教育事业全面健康发展。全面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课程及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全县在校学生(不包括幼儿园)9.38万人,教职工(不包括幼教)8333人,进修学校教职工59人,聋哑学校教职工50人;全县各乡镇中心幼儿园(包括部分私立)在园幼儿数28872人,幼教职工2322人。

32013年全县学校学生情况

名称

学校数

班级数

教职工人数

学生数

幼儿园

371

1249

2322

28872

小学

160

1386

3976

55789

初级中学

25

518

2897

23382

高级中学

4

251

1466

14614

职业教育

3


423

4909

特殊教育

1

14

50

152

卫生医疗条件逐步改善。全县参加新农合人数76.7万人,行政村覆盖率100%,参合率100%,住院报销比例70%-95%,报销封顶线由2012年的12万元提高到14万元。全县县城内医院21个,在岗职工1770人,其中执业医师497人,注册护士704人。镇区卫生院26个,在岗职工755人,其中执业医师158人,注册护士154人。

八、人口与居民生活

人口近年来增长较快。根据公安局年末报表数据显示,年末全县总户数26.2万户,总人口94.5万人,非农业人口23.4万人,男性48.8万人,女性45.7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6.9:100。出生人口8221人,其中男性4243人,女性397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15‰。

城乡居民生活收入水平提高。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0423元,比上年增长15.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796元,增长12.8%。农民人均总收入14170元。其中,工资性收入2109元,经营性收入11483元,财产性收入255元,转移性收入323元。人均总支出10469元,生活消费支出6631元。其中,食品消费支出2175元,衣着消费支出664元,居住消费支出1161元,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496元,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840元,文化教育、娱乐用品消费支出700元,医疗保健消费支出4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298元,比上年增长13.6%。

注:1、本公报所列总值指标均以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本公报所列数据一部分为初步统计数,最后数据以《郯城县统计年鉴》为准。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