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 tanchengnyj/2018-0000006 | [ 文 号 ] | [ 发布机构 ] | 郯城县农业农村局 | |
---|---|---|---|---|---|
[ 成文日期 ] | 2018-08-09 | [ 公开日期 ] | 2018-08-09 | [ 有 效 性 ] |
郯城县水稻绿色栽培技术规程
一、五月
主要操作:品种选择、种子处理、育秧播种、封闭和苗后除草。
1、品种选择:元旦至五月一日之前进行。选取经过农业部门审定的品种,产量相对稳定,抗逆抗病抗倒、高产、稳产、优质的品种,如阳光800、临稻16、苏秀867、徐稻9号等。
2、种子处理:播种前3至5天进行。首先将种子摊晒2-3天。然后采用日浸夜露的方法浸种,白天浸种,晚上捞出露种,增加氧气。浸种时要加入药剂防治种传病虫害,如恶苗病、线虫病以及其它病虫害。药剂可选17%乙蒜•杀螟单可湿性粉剂,亩用15克,浸泡3-5公斤水稻种子。一般浸种2-3天,捞出后播种前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进行拌种。
3、播期:人工插秧的于5月10日前后选择晴好天气播种。机械插秧的在5月20至25日播种。
4.人工插秧采用规范化旱育秧方式育秧。做到肥床、稀播、旱育带蘖壮秧。秧田应选择避风向阳、灌溉方便、水源水质清洁、土壤肥力较高、远离污染源的田块。床土要耕松耙细,整平床面,用细的腐熟粪肥调配好营养土。秧田播种量宜稀不宜密。播前苗床浇足底水,每平方米匀播芽籽200g,最多不超过250g。播种后,用木板将种子拍压入土。再用无草籽的过筛沃土覆盖0.5-1.0cm。最后在床面上铺好地膜,做好保温工作。旱育苗以底肥为主,一般苗期不追肥。
机械插秧育苗,采用穴盘机械化播种。事先准备好营养土或水稻专用育苗基质,整理好育秧场地,处理好种子,选择晴好天气,采用机械化流水作业一次完成撒土、播种盖土,人工将播种好的穴盘摆放整齐,盖好无纺布,统一灌水至水漫穴盘为止。
5、化学除草。秧盘育的秧苗用配制的营养土或基质,杂草很少,若有人工拔除即可,基本不用化学除草。旱育秧以芽前土壤封闭为主,采用 丁·噁乳油、二甲戊灵乳油,亩用100~150毫升。水稻秧苗三叶以后进行苗后除草,以千金子、稗草为主的秧田:可用10%氰氟草酯乳油40~60毫升或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40~50克;以稗草、莎草及阔叶杂草混生秧田:2.5%五氟磺草胺悬浮剂33.3~46.7毫升。
二、六月
主要技术操作:秧苗的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大田施肥、整地、插秧、封闭除草。
1、秧苗管理。旱育秧遇旱也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水育秧也要保持干干湿湿,拔秧前灌水,保持水层5cm左右,以利拔秧。
2、秧苗病虫害防治。移栽前3-5天,喷施一遍送嫁药。防治灰飞虱、蓟马、立枯病,可亩用25%吡蚜酮悬浮剂20-24克+30% 噁霉灵水剂600倍液喷雾。
3、大田合理耕作,整平土地,适时插秧,合理稀植,是水稻高产的重要条件和基础。
(1)施肥。大力提倡有机肥的施用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化肥每亩使用水稻专用配方肥(18-12-15)50公斤和1.5公斤硫酸锌,麦收后整地时做基肥使用。
(2)整地。小麦收获后要将秸秆切碎5~8cm左右,越细碎越好;采用反旋深耕将秸秆翻入土中,然后施肥灌水和田,耙平待插。水耙整平要求地面高低差不超过3cm,达到“寸水不露泥”的程度。
4、插秧。适时早插可相应地延长水稻营养生长期,增加早分蘖成大穗的比例,提高成穗率,并增加水稻抗逆性。6月中下旬开始插秧。插秧时扩大行距,缩小墩距,减少墩苗数,一般移栽行墩距为26×14cm,每墩2-3苗。要拉线插秧,做到行均、穴匀、棵准。插秧深度2-3cm,插后查田补苗,做到不伤苗,不窝根,不插死秧。
机械插秧一般采取的行株距是30cm×11.5cm。插后及时查看,补漏梳密,确保群体合理。
5、除草剂使用。人工插秧田和抛秧田,在移栽后4-5天,亩用12%噁草酮乳油125-150毫升,用原瓶装甩施或毒土法,施药后保持浅水层3天,进行封闭性化学除草。机插田可在和田后亩用噁草酮150毫升均匀撒施,然后耙平即可插秧,能起到很好的封闭效果。
三、七月
营养生长为主,重点是要加强肥水管理,打好丰产基础。另外搞好病虫草害防治。
按水稻生育的叶龄指标合理施肥、合理灌溉、及时除草、防治病虫害,是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实现高产丰收的保证。
1、合理追肥。插秧后6天亩施尿素10公斤作为分蘖肥,于7月下旬亩追配方肥(18-12-15)10公斤作促花肥。
2、科学管水。要求浅水(2厘米)插秧、寸水(4厘米)活棵、薄水(1.5厘米)分蘖。在插秧后返青前要湿润管理,扶苗护苗,以促为主,以利壮根增蘖。在分蘖期需灌3-4cm水层,浅水层能够提高地温水温,为水稻分蘖创造良好条件。
3、够苗晒田。晒田是稻田水分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适时晒田可抑制过多分蘖。够苗晒田,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群体结构和光照条件。适时晒田,坚持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水稻基本苗20-30万时够苗晒田;或时到晒田,晒到不陷脚为宜。
4、防治病虫害。以防治纹枯病、叶瘟病、钻心虫等病虫害为主。亩用10%井冈霉素水剂200毫升或24%噻呋酰胺悬浮剂20毫升 +25%嘧菌酯悬浮剂20-40毫升+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兑水30公斤,在水稻封行以后喷雾预防,间隔10~15天再喷一次。
四、八月
营养生长全面转向生殖生长,月底基本上齐穗开花结束。
1、追肥。8月上旬孕穗期亩追氯化钾5~10kg促进孕穗,补充后期对钾肥的需求。齐穗后再喷1-2次99%磷酸二氢钾0.3%溶液,促进籽粒饱满和增加籽粒色泽。
2、科学管水。8月份,是水稻孕穗至抽穗扬花期,光合作用强,代谢作用旺盛,外界气温一般较高,水分蒸腾量较大,这时期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最多的时期,应把水层保持在4~6cm为宜。
3、病虫害防治。8月份也是水稻病虫害高发期,要加强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可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200克或24%噻呋酰胺悬浮剂20毫升+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56-74克+15%茚虫威悬浮剂20克+125克/升氟环唑悬浮剂40-50克兑水40-50公斤。水稻齐穗后再喷药一次预防稻曲病及穗颈瘟。
五、九月和十月
水稻全面进入灌浆期,是千粒重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搞好病虫害防治,保护好叶片,加强叶面追肥方能获得更高产量和效益。
1、对直播水稻要合理浇灌扬花灌浆水。抽穗后20-35天应采取间断灌水,使土壤保持饱和状态,促进老根吸收养分,达到养根保叶活秆成熟。蜡熟后停灌。黄熟初期排干,洼地可适当提早排水,漏水地可适当晚排。
2、适时收获。在水稻完熟期收获,捆小捆,稻捆直径25-30cm,晾晒3-4天,然后脱粒。也可用联合收割机收获。晒干扬净后储存。
六、注意事项:
1、提倡兼治和不同作用机理农药交替使用。
2、农药剂型宜选用悬浮剂、微囊悬浮剂、水剂、水乳剂、微乳剂、颗粒剂、水分散粒剂和可溶性粒剂等环境友好型剂型。
3、应在主要防治对象的防治适期,根据有害生物的发生特点和农药特性,选择适当的施药方式,但不宜采用喷粉等风险较大的施药方式。
4、应按照农药产品标签或GB/T 8321和GB 12475的规定使用农药,控制施药剂量(或浓度)、施药次数和安全间隔期。
七、绿色食品生产中有害生物的防治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保持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为基础:建立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和不利于病虫草害孳生的环境条件,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如抗病虫品种、种子种苗检疫、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耕翻晒垡、清洁田园、轮作倒茬等。
(三)尽量利用物理和生物措施:如用灯光、粘虫板诱杀害虫,机械捕捉害虫,释放害虫天敌,机械或人工除草等;
(四)必要时合理使用低风险农药:如没有足够有效的农业、物理和生物措施,在确保人员、产品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配合使用低风险的农药。
八、防治病虫害
绿色食品水稻病虫害的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主,把农药使用量控制在最低量。把病虫控制在经济阀值以下,减少农药残留。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掌握防治适期,及时消灭病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