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欢迎访问郯城县政府网站!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镇部门信息公开 >> 公示公告 >> 正文
郯城县夏玉米绿色生产技术栽培规程
[ 索  引  号 ] tanchengnyj/2018-0000005 [ 文       号 ] [ 发布机构 ] 郯城县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 2018-08-09 [ 公开日期 ] 2018-08-09 [ 有  效  性 ] 有效中

郯城县夏玉米绿色生产技术栽培规程

 

一、播种准备,确保播种质量

(一)准备时间。5月-6月上旬。

(二)选用良种,挖掘增产潜力。各地结合当地生产实际,选用适合机械化作业、耐密植、抗倒伏、适应性强、熟期适宜、高产潜力大的品种,可采用郑单958、金阳光6号、金阳光7号、登海605、浚单20、金海5号、聊玉22号、鲁单818、天泰33号、登海618等品种。机收应选择生育期较短、籽粒脱水快、穗位适中、抗倒伏的品种。

(三)选用高质量作业机械。前茬小麦收获采用带秸秆切碎和抛撒功能的小麦联合收割机,秸秆切碎长度至5~8厘米,越细碎越好;切断长度合格率≥95%,抛洒不均匀率≤20%,漏切率≤1.5%,根茬高度低于20厘米,以改善玉米播种作业环境。玉米播种应选用多功能、高精度定量播种机械。在秸秆粉碎质量差的地区,可选择清茬(或灭茬)玉米精量播种机;在土层板结或带肥量大的情况下,可选择深松多层施肥玉米精量播种机;在土层深厚、秸秆抛洒均匀的地区,可选用“三位”施肥玉米精播机。

二、抢茬直播

(一)播种时间。6月中下旬。

(二)适期播种、合理种植密度。在墒情合适的情况下,夏玉米直播越早越好。小麦收获后当天或第二天播种玉米。在粗缩病连年发生区域夏玉米适宜播期为6月10~15日,重病区可以在6月15日后播种。播种时田间相对持水量要在70%~75%。可视降水情况借墒播种,也可播后及时补浇“蒙头水”,以确保一播全苗。避免先灌溉影响播种机组下地,耽误播种时间。

(三)播种方式。采用玉米精播机械免耕贴茬精量播种,行距60厘米,播深3-5厘米。做到深浅一致、行距一致、覆土一致、镇压一致,防止漏播、重播或镇压轮打滑。播种密度比预定收获密度增加10%左右。耐密型玉米品种一般大田每亩4500粒、高产田每亩6500粒左右。大穗型品种一般大田每亩3900粒、高产田4200粒左右。

(四)带施底肥或种肥。优先选用深松多层施肥和“三位”施肥玉米精播机械带足底肥。亩施玉米专用配方肥(28-5-7)50公斤、硫酸锌1.5公斤,或带施缓释肥(27-8-10)40~50公斤。底肥侧深施,做到种、肥分离,防止烧种和烧苗。

(五)化学除草及病虫害防治。采用带有喷药装置的播种机一次完成,或播后苗前土壤墒情适宜用可选用乙草胺、二甲戊灵兑水后进行封闭除草,苗后可选用硝磺草酮、氯氟比氧乙酸等除草剂。结合土壤封闭除草喷洒杀虫杀卵剂,杀灭麦茬上的二点委夜蛾、灰飞虱、蓟马等残留害虫。玉米播种前用含有内吸性杀虫剂如吡虫啉、噻虫嗪等的药剂拌种或包衣,可防治苗期蚜虫和灰飞虱。用药要严格按说明书操作,严禁超剂量使用,防止药害危及后茬。

三、苗期至拔节期管理

(一)时间。6月中旬至7月下旬。

(二)注意防旱防涝。苗期如遇暴雨,要及时排水防止“芽涝”。及时疏通田间排水系统,确保排水畅通,重点做好暴雨后田间及时排水工作。

(三)间苗、定苗。在没有采用精量播种的地块要及时间苗定苗、拔除弱株,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提高群体整齐度,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不得延迟,以防苗荒。

(四)科学施肥

一是合理确定施肥量。根据产量指标和地力基础确定施肥量,按每生产100公斤籽粒施用纯氮2.5~3公斤、五氧化二磷1.5公斤,氧化钾3公斤计算需肥量。高肥水地选取低限指标,中肥水地选取高限指标。针对当前玉米施肥现状,要特别注意增施磷、钾肥和微肥,缺锌地块每亩增施硫酸锌1~2公斤。

二是肥料运筹有机肥、磷肥、钾肥、微肥在玉米拔节前用完(可作为基肥、种肥、苗肥施用,尽量早施)。钾肥用量较大时,可以留出40%作穗肥。氮肥要施入土中,避免撒施分期施用。一要轻施苗肥。在玉米拔节前将氮肥总量的30%左右,同其他肥料一起,沿幼苗一侧开沟深施,距苗15~20厘米,深施15厘米左右,以促根壮苗。

(五)综合防治病虫害。主要防治对象是二代粘虫甜菜夜蛾、二点委夜蛾、蓟马等。粘虫: 1、人工捕杀 于6月中下旬,平均100株玉米有10头粘虫时达到防治指标,进行人工手捏捕杀。2、诱蛾采卵 于粘虫成虫产卵初期直到盛末期止,在田间插设谷草把大面积诱卵灭卵。可用谷草、稻草或其它禾本科杂草,每5~10支为一束扎在木棍上,然后每亩均匀地插10把,采卵间隔时间,第一代约5天左右,第二至三代以3天左右为宜,最好把谷草把上的卵块带出田外消灭,全部更换新谷草把。

药剂防治可选用除虫脲、灭幼脲、茚虫威等杀虫剂中的一种与吡蚜酮混合进行防治。

四、孕穗至灌浆期管理

(一)时间。8月上旬至9月上旬。

(二)注意防旱防涝。孕穗至灌浆期如遇旱应及时灌溉,尤其要防止“卡脖旱”。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根据土壤墒情各浇一次水,灌水量在40方/亩左右。若遇到暴雨要及时疏通田间排水系统,确保排水畅通,重点做好暴雨后田间及时排水工作。

(三)科学施肥。一要重施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叶龄指数55%~60%,第11~12片叶展开)追施总氮量的40%~50%,以促穗大粒多。二要补追花粒肥。在籽粒灌浆期追施总氮量的15%~20%,以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增加粒重。

(四)做好“一防双减”工作。穗期是多种病虫的盛发期,主要有玉米螟、三代黏虫、棉铃虫、叶斑病、茎基腐病、锈病等。要搞好综合防治,即“一防双减”工作。“一防双减”,就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至雌穗吐丝期,一次喷施杀虫、杀菌复配或混合药剂,兼治兼防玉米中后期多种病虫害,减少后期穗虫基数,减轻病害流行程度,保护玉米植株正常生长,提高叶片的光合效能,实现玉米增产增效。一般亩用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54-75克+20%康宽10毫升,兑水30公斤,对玉米叶片均匀喷雾。各地要大力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减少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

五、收获

(一)收获时间。9月中下旬。

(二)适期机械晚收。待夏玉米籽粒乳线消失时采用联合收获机作业,既提高了收获速度,又达到了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的目的。在不耽误下茬小麦播种的情况下尽量晚收。一般9月底收获。

(三)及时晾晒收储。收获后应及时进行晾晒或烘干,防止霉变。

 

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是生产绿色食品玉米的关键环节之一。在病虫草害防控上,通过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的防治方法或限品种、限量使用化学农药,控制农药残留,保证玉米生产符合A级绿色食品玉米国家标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