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 tanchengnyj/2018-0000004 | [ 文 号 ] | [ 发布机构 ] | 郯城县农业农村局 | |
---|---|---|---|---|---|
[ 成文日期 ] | 2018-08-09 | [ 公开日期 ] | 2018-08-09 | [ 有 效 性 ] |
郯城县小麦栽培技术规程
一、播前准备(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1、整地
实行机耕,深耕细耙,耕深20cm以上,要耕透耙细,机耕配合机耙,达到地表平整、土壤上松下实的要求。同时实行玉米秸秆还田。一般高产田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中低产田亩施有机肥2500~3000公斤。每亩施小麦(18-10-18)配方肥50公斤,中微量元素0.5公斤/亩。
2、按需施肥
高产田一般全生育期亩施纯氮(N)12~14公斤,磷(P2O5)7.5~12公斤,钾(K2O)7.5公斤,硫(S)3~4公斤;中产田一般亩施纯氮(N)12~14公斤,磷(P2O5)6~7.5公斤,钾(K2O)6~7.5公斤;低产田一般亩施纯氮12~15公斤,磷(P2O5)8~10公斤。
高产田要将全部有机肥、磷肥、钾肥,氮肥的50%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追施50%的氮肥。中低产田应将全部有机肥、磷肥、钾肥,氮肥的50%~60%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小麦起身拔节期追施50%~40%的氮肥。
3、化肥深施
坚决杜绝地表撒施,以提高肥效。秸秆还田的地块每亩多施尿素5~7.5公斤。有机肥和化肥均匀撒于地表,及时深耕 30 厘米。
4、搞好土壤处理
一般每亩用克百威1~2公斤,拌细土25公斤制成毒土,耕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耕地翻入土中。精耙平整,打好畦田 。
5、品种选择
高产田可选用济麦22、郯麦98、良星99、鲁原502等品种为主,中肥水地块应以济麦22、烟农19、山农28、鲁原502等品种为主;旱地小麦应以阳光10号为主。
6、搞好种子处理
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预防苗期病虫害。对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散黑穗等病害发生重的地块:可用2%立克秀湿拌种剂按种子量的0.15%拌种。对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和蝼蛄等)、吸浆虫发生较重的地块: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兑水2-3千克拌麦种50千克,拌匀后堆闷5-6小时,晾干播种;也可亩用60%高巧悬浮种衣剂20毫升(2袋)兑水100-150克,配成包衣液,包7.5-10千克麦种,方法:将麦种摊在塑料薄膜上,将配好的包衣液均匀洒在小麦种子上抖动或搅拌均匀,摊开晾干后播种。小麦根病与地下害虫混发地块,可用以上药剂混合拌种防治,也可用31.9%戊唑·吡虫啉悬浮剂50毫升拌麦种15千克,达到病虫兼治的目的。
二、播种(10 月上旬至下旬)
1、 适期播种
我县小麦适宜播期一般在10月5 -12日,最佳播期在10月7 -10日。因出现干旱播种困难或无法播种时,山丘地区可于10月1日前后抢墒播种,其他地区可于10月5日前后开播,最迟不得晚于10月25日播种。
2、 适量播种
在适宜播种期内,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每亩基本苗15~18万;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每亩基本苗12~16万。在此范围内,高产田宜少,中产田宜多。旱地麦田每亩基本苗12~16万,晚茬麦每亩基本苗25~30万。
3、足墒播种
墒情不足时,要播前灌水造墒。应掌握“宁可适当晚播,也要造足底墒”的原则,做到足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
4、 精细播种
大力推行小麦宽幅播种机械播种,实行宽幅精量播种,改传统小行距密集条播为等行距宽幅播种,改传统密集条播籽粒拥挤一条线为宽播幅(8厘米)种子分散式粒播。
三、越冬期管理(12月上中旬)
12月上中旬浇好越冬水,苗情较弱的地块可以结合浇水亩追尿素5-10公斤。
四、起身-拔节期管理(2 月下旬至3月上旬)
1、追肥
一般在起身-拔节期追肥。旺苗徒长田块适当晚追。每亩可追尿素 10-15公斤左右。建议利用降雨时间或机械穿施,深度 7-10 厘米并压实。
2、田间管理及时防治草害
待地表稍干后,及时划锄,清除杂草,利于保墒,提高地温。
药剂防治:以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40克或10%唑草酮可湿性粉剂8克。以看麦娘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可亩用7.5%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4克兑水30千克茎叶喷雾防治。
五、孕穗、灌浆、收获期(4月下旬至6月)
1、防病防虫
小麦抽穗期重点抓好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
一是小麦穗期推行一喷三防技术。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可亩用20%三唑酮乳油40-45毫升或30%多·酮可湿性粉剂80-100克兑水30千克均匀喷雾。
二是赤霉病的防治:赤霉病根据不同小麦品种扬花期的天气情况掌握防治适期。如小麦扬花期阴雨天气较多,可亩用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50-60毫升可兼治小麦叶枯病。
三是防治蚜虫、吸浆虫:可亩用25%吡蚜酮悬浮剂20-24克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25毫升,兑水30-40千克均匀喷雾。
以上病虫混发地块,可根据发生情况,选择以上药剂混配,可减少用药次数,起到病虫兼治作用,效果良好。
2、收获。进入蜡熟期及时收获,建议留高茬,推广秸秆还田。
六、注意农药选择和使用
应选用符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标准要求的无毒生物农药、低毒或中等毒性农药。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以及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毒性的农药。每种可使用的有机合成农药在小麦生长期内只允许使用一次。
七、绿色食品小麦生产中有害生物的防治应遵循以下原则
应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态、生物、化学等防治措施,针对当地近年病虫草害发生趋势和重点防治对象,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发生和有利于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鼓励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无污染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优先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利用轮作换茬、精选种子、合理水肥等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建设利于小麦生长的农田环境,控制病虫草害发生概率。
2、生物防治:通过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中、低毒性农药,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敏感时期,创造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措施,保护天敌,利用田间草蛉、瓢虫、蜘蛛等天敌昆虫控制蚜虫危害。
3、物理防治:尽量利用光诱、色诱、性诱、机械捕捉、防虫网等物理诱捕和隔离措施控制鳞翅目、同翅目害虫。
4、化学防治:加强对病虫害测报,以上措施不能控制病虫害时可以使用农药。农药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要求。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或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毒性的农药。麦田除草遵循“优先采用农业措施、综合防除杂草”的原则,以人工除草为主,化学除草为辅,可结合中耕进行除草。如果必须使用除草剂化除时,除草剂的选择应符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