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通报
[ 索 引  号 ]
|
0129-06_A/2016-1109001
|
[ 文 号 ]
|
|
[ 发布机构 ]
|
郯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 成文日期 ]
|
2016-11-09
|
[ 公开日期 ]
|
2016-11-09
|
[ 有 效 性 ]
|
|
2022-12-01
根据调查当前正是银杏超小卷叶蛾发生为害初期,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为及时做好银杏超小卷叶蛾的预防与防治工作,以确保林木的正常生长。下面将银杏超小卷叶蛾的为害特点、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银杏超小卷叶蛾:属鳞翅目,小卷蛾科。2007年首次在新村乡发现其危害银杏树,该虫是从南方通过苗木运输传入我县,是近年来县内银杏树上主要枝部害虫之一。
一、为害特点
该虫以幼虫钻蛀银杏短枝和当年生长枝嫩茎,造成短枝上的叶片和幼果全部枯死脱落,使枝条枯死,即降低产量,又影响正常生长。
二、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5mm,翅展约12mm,体黑色,头部淡灰褐色,腹部黄褐色。前翅黑褐色,前缘自中部至顶角有7组较明显的白色沟状纹,后缘中部有一白色指状纹。
卵:扁平,椭圆形,表面光滑。初产卵枯黄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1~12mm,灰白或淡灰色;头部前胸背板及臀板均为黑褐色,有时色泽较浅呈黄褐色。
蛹:长5~7mm,黄色,羽化前呈黑褐色,复眼黑色。
三、生物学特性
该虫一年发生1代,以蛹在粗树皮内越冬。危害时间为每年的4~6月份。4月上旬至中旬为成虫羽化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卵期,4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幼虫危害期,5月中、下旬为害最重。7月后老熟幼虫转入树皮(木栓层)内滞育,11月中旬陆续化蛹。成虫趋光性较弱,晚上基本上静栖不动。交尾后2—3天后产卵,单粒散产于1~2年生的小枝上。初孵幼虫爬至短枝顶端凹陷处取食,食量少,1~2天后随即蛀入枝内。幼虫在枝条内危害约23—28天,即转向枯叶,将枯叶侧缘卷起,在叶内栖息取食,以后则蛀入树皮。老熟幼虫多在下部树皮中化蛹越冬。
四、防治方法
1、清除受害枝。每年4月中旬至6月上旬,初见枝条枯萎时,即应及时剪除,集中烧毁,减少幼虫转枝危害。
2、化学防治。①4月中旬,成虫羽化盛期用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进行喷洒树干及树冠防治成虫。②4月下旬,用80%敌敌畏800倍水溶液与40%氧化乐果800倍水溶液混合后喷洒被害枝,防治刚孵化的幼虫。若大面积发生在食用银杏果的树上,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或1%苦参碱800倍水溶液喷雾。③5月底6月初,用 2.5%溴氰菊酯乳油、10%氯氰菊酯乳油各一份,分别与柴油20份混合,涮树干基部和上部及骨干枝上成4厘米宽毒环,能有效杀灭老熟幼虫。
3、加强管理,增强树体抗性,以减轻该虫的危害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