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 tanchenggtj/2024-0000065 | [ 文 号 ] | [ 发布机构 ] | 郯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
---|---|---|---|---|---|
[ 成文日期 ] | 2024-03-19 | [ 公开日期 ] | 2024-03-19 | [ 有 效 性 ] | 有效中 |
近日,我县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开展板栗疫病调查。此次调查在郯城街道、高峰头镇、胜利镇等镇街设立11个标准地,调查株数220株,有病株数2株,有病株率0.91%。
一、危害特点
板栗疫病主要危害主干及较大的侧枝,幼树主要危害干基部。病菌从伤口侵入,发病初期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水渍状、略隆起的黄褐色病斑。继续发展后,病部显著膨大,呈赤褐色,直至包围枝干,并向上、下蔓延。发病时内部湿腐,有酒糟味;中后期病部干缩凹陷,干燥后树皮纵向开裂。枝条受害时,若病斑包围树枝,则病斑以上全部枯死,叶片枯黄经久不落;幼树干基部病斑扩展、环状包围后,将造成上部枯死。
二、生物学特性
病原菌属于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斑内越冬,次年春季气温回升后、树体萌发前后产生分生孢子。病菌孢子以风雨、昆虫、鸟类为媒介,从栗树冻伤、嫁接口、锯剪口及其他机械损伤口侵入,伤口的多少和树体的愈伤能力对发病的影响很大,一年可以多次再侵染。病菌适合生长温度为5℃-30℃,最适宜温度为25℃-30℃。早春栗树发芽前后为病害危害盛期。
三、趋势预测
近期气温逐渐回升,病菌活跃度提高,进入病菌孢子传播时期。预计3月下旬栗树染病数量将少量增加,4月份进入危害盛期。
四、防治建议
1.加强抚育管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改良土壤,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2.集中清除病源。对可施救的大枝或树干于早春3月下旬开始刮除病斑,用快刀将病变组织及带菌组织彻底刮除,深达木质部,并要刮去0.5厘米左右的活组织,刮成梭形,刮痕要光滑,不留死角。刮后用甲基硫菌灵、甲硫奈乙酸或硫酸铜溶液进行伤口消毒,并对工具进行消毒。为防止复发,一般保护性药剂应每半月涂抹1次,连续4~5次。刮除的病斑及病死树及时清理出园烧毁。
3.现阶段减少人为损伤,保护剪口和嫁接接口,尽可能减少各种伤口。剪刀和锯子等器械接触过病树后,再次使用前必须消毒处理。
4.开展树干涂白。晚秋和早春进行主干刷白,涂白剂配方:生石灰10kg、石硫合剂原液1 kg、食盐1 kg、清水40L混合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