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欢迎访问郯城县政府网站!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镇部门信息公开 >> 公示公告 >> 正文
关于《红花镇2022年村级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 索  引  号 ] tanchenghhz/2022-0000073 [ 文       号 ] [ 发布机构 ] 郯城县红花镇
[ 成文日期 ] 2025-09-09 [ 公开日期 ] 2022-03-27 [ 有  效  性 ] 有效中

为了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保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结合我镇实际,红花镇起草了2022年村级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一)电子邮件:tcxhhz@ly.shandong.cn

(二)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红花镇人民政府

地址:临沂市郯城县红花镇府前街17号

邮编:276100

电话:0539-2101963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2022年4月29日

附件:项目概况

郯城县红花镇人民政府

2022年3月27日

附件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红花镇2022年度村级基础设施提升项目

项目建设内容:

包括硬化生产路7484米,安装太阳能路灯491盏,具体为:

1.硬化生产路7484米,包括2米宽生产路2832米,4米宽生产路1622米,5米宽生产路2465米;6米宽生产路565米。

2.安装路灯491盏;

项目覆盖:预计覆盖红花镇重兴村、大院子村、壮口村、红花埠村等村庄。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重兴村位于红花镇政府驻地北4公里处,下辖5个自然村:关村、戚村、南郑村、北郑村、重兴村,与高峰头镇相邻,沭河岸边,205国道东侧。重兴村共有村民1477户,5614人,重兴村共有脱贫享受政策贫困户50户,92人,动态监测户1户,2人。2022-2023年重兴村乡村振兴将统筹兼顾全村人居环境提升基础上,将从基础条件建设、产业发展两方面重点打造和提升。

2、大院子村位于郯城县红花镇驻地,所在地系原大院子乡驻地而得名。大院子村下辖6个自然村:渠沟村、院北村、院南村、后苍村、前苍村、西苍村。全村共有村民1935户,7514人,以徐、王、张、戈姓居多,其中脱贫享受政策贫困户47户,90人,动态监测户1户,3人。总面积13032亩,耕地面积6109亩,主导产业为种植业。其中渠沟村现有土地2300多亩,仅蔬菜种植1300亩,大大小小的蔬菜棚1000多个。渠沟村土地肥沃,水利条件好,村民有种植蔬菜的传统,更有种植大棚蔬菜的经验,是红花镇的人口大村、蔬菜种植大村。

3、红花埠村位于红花镇最南端,地处苏鲁交界,西连205国道和京沪高速红花埠出口处,距离红花镇政府5公里。因北魏景明帝时期沭阳张高等人引沭河水灌溉起名红花水渠,后改名红花埠而得名,下辖7个自然村:韩庄子村、西南村、红南村、西中村、红中村、红北村、楼下村,共有村民1911户,7250人,以谢、张、李姓居多。其中脱贫享受政策贫困户46户,85人,动态监测户1户,2人。总面积15050亩,耕地面积7055亩,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导。

4、壮口村位于G205两侧,距离镇政府约6.5公里,下辖7个自然村:龙湖村、前小店村、后小店村、前壮口村、后壮口村、高台子村、杨庄子村。村内村民共有1763户,6962人,以张、庄、刘、岳、徐、王姓居多。其中脱贫享受政策户81户、122人,动态监测户2户,6人。总面积19898亩,耕地面积9327亩,主导产业为蔬菜粮食种植及轻工业。自然条件良好,土壤肥沃(黑土),产业以传统种植业为主(蔬菜、甜瓜等);村内缺乏产业支撑。

二、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对于农村地区而言,社会经济发展本身就与城市发展存在一定差异,要通过农产品深加工、旅游或其他工农业结合的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必然要以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我镇205沿线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较低,整体发展较为滞后,已经成为限制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实施的限制性因素。尤其在道路交通和电力供应方面,难以满足乡村产业项目的进一步发展,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根据省委工作要求,省派第一书记工作任务从第五期开始,将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乡村振兴转变。而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重兴村、大院子村原自然村渠沟村、红花埠村原自然村西中村主街道实现全部亮化,部分村内破损道路硬化,可方便群众出行,改善提升人居环境,同事带动农业生产区实现发展高效农业发展,形成产业带动优势和规模效应,助力乡村振兴。

三、项目基本情况

(一)建设内容

包括硬化生产路7484米,安装太阳能路灯491盏,具体为:

1.硬化生产路7484米,包括2米宽生产路2832米,4米宽生产路1622米,5米宽生产路2465米;6米宽生产路565米。

2.安装路灯491盏;

(二)建设期限

2022年6月至2022年10月。

(三)绩效目标

1.经济效益

项目建设完成运行后,可使项目区农民不再受道路运输之苦,各种生产机械可以顺利进入项目区,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其次,大大节省了农村劳动力,降低了运输成本,项目区道路硬化以后,更加方便使用各种农机具、运输工具,摆脱了肩挑手拿的落后局面,解放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提高了项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最后,生产路的硬化,大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为项目区农作物种植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2.社会效益

(1)项目的实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本项目的实施意在消除贫困、保持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贫穷是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只有消除贫困,人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社会才能趋于稳定、和谐。对此,扶贫开发大有作为。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村富则国盛,农村稳则社会稳。”随着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的深入,贫困地区将会越来越发展、富裕,从而更加稳定、和谐。所以选择在革命老区进行公益扶持,更加说明党和国家没有忘记老区人民,没有忘记老区人民曾经为国家做出的杰出贡献和牺牲。

(2)项目的实施是项目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本项目的实施,在充分利用衔接资金及市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改善项目区的基础设施环境,提高道路标准和道路通达度,降低了农业资源和生产资料的运输费用,加快了农产品的输出效率、提高了农产品的产能,促使区域内的农业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使项目区发展集约、高效的生态绿色农业成为可能。

(3)项目的实施是项目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手。本项目的实施,加大了基础设施配套,便利的交通,方便了资源的运输,降低了农业运营成本,从而使得资源的价格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本区域内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区域内农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4)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项目区就业条件,吸引年轻人在当地就业。本项目的实施,需要大量劳动力,其次,公路修通后缩短了城乡之间的时空距离,加强了城乡联系,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留在当地工作,为家乡的富裕做出贡献。

3.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建成后,使项目区内的主干道路贯通,提高了道路标准,项目建设排除了制约农业生产的障碍因素,全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动了农户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扶贫政策的贯彻落实。扶贫开发注重因地制宜,重点整治田间生产路设施建设,使农业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使项目区成为“田成方、路相通,适度规模化经营”的现代生态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园区,带动周边地区种植业的发展,提高生态功能,改善区域性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覆盖村及人口范围

项目建设覆盖红花镇沿线村民2576户、9589人,其中脱贫享受政策户及监测户共计70户、115人,其中脱贫户84户、152人,监测户1户、2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