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 0118-06_A/2016-1114002 | [ 文 号 ] | [ 发布机构 ] | 郯城县农业农村局 | |
---|---|---|---|---|---|
[ 成文日期 ] | 2016-11-14 | [ 公开日期 ] | 2016-03-09 | [ 有 效 性 ] |
2016年3月7日,郯城县农技推广中心和植保站农技专家在郯北几个乡镇查看小麦生长情况时,发现郯城的十里、庙山、泉源等乡镇小麦黄花叶病毒发生面积较大,个别地块发生较重,发生小麦品种主要有临麦四号和矮抗58。郯城县农技专家提醒广大农民:发现有小麦黄花叶病毒症状及早喷药防治。在天气回暖后,亩用5%氨基寡糖素水剂20g或26%松脂酸酮乳油30ml或50%氯溴异氰尿酸粉剂40g,加99%磷酸二氢钾100g兑水30kg喷雾,可有效抑制病害扩展蔓延,减轻病害发生,促进小麦生长。
小麦黄花叶病毒,属马铃薯Y病毒组,传播媒介是一种习居于土壤的禾谷多粘菌,主要靠病土、病根残体、病田水流传播。小麦越冬期病毒呈休眠状态,翌春表现症状。土温15℃左右,土壤湿度较大,有利于禾谷多粘菌游动孢子活动和侵染。播种早发病重,播种迟发病轻。
春季小麦返青期是小麦黄花叶病毒症状出现高峰期,染病株在小麦4—6叶后的新叶上产生褪绿条纹,少数心叶扭曲畸形,以后褪绿条纹增加并扩散。病斑联合成长短不等、宽窄不一的不规则条斑,形似梭状,老病叶渐变黄、枯死。病株分蘖少、萎缩、根系发育不良,重病株明显矮化,后期抽不出穗严重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