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欢迎访问郯城县政府网站!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镇部门信息公开 >> 工作进展 >> 正文
郯城县杨扁角叶蜂监测报告(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第九期)
[ 索  引  号 ] tanchenggtj/2023-0000149 [ 文       号 ] [ 发布机构 ] 郯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成文日期 ] [ 公开日期 ] 2023-06-06 [ 有  效  性 ]

6月2日郯城县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工作人员开展林间调查,在归义农场东侧杨树片林抽样调查20株,有虫株数2株,有虫样枝数2枝。监测到单株50cm标准枝杨扁角叶蜂低龄幼虫3条、单株50cm标准枝杨扁角叶蜂低龄幼虫1条。

杨扁角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是杨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杨扁角叶蜂幼虫啃食杨树叶片,削弱树势,影响树木成长,严重时能将整株叶片吃光,甚至造成树木死亡。

形态特征:初孵幼虫乳白色,渐变为鲜绿色,头部黑色,头顶绿色,胸足黄绿色,各足基部具两个褐色斑点,胸、腹背和两侧面着生有大小不等的褐色小圆点。第七、八腹节稍向上隆起,末节向下弯曲,呈“S”形。幼虫共5个龄期,五龄幼虫体长11~13mm,头宽1.2~1.3mm。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7—8代,每年3月中、下旬化蛹,4月中旬成虫羽化,第一代成虫5月中旬羽化,6月份发生二、三代成虫,7月份发生四、五代成虫,8月发生第六代成虫,9月发生第七代成虫。成虫羽化后第二天即产卵。10月中、下旬老熟幼虫下树入土,在表土层结褐色丝茧越冬。

危害症状:1—2龄幼虫群集取食,被害部呈针尖状小圆孔,二龄后食量大增,分散危害,常将大片叶肉吃光,仅残留叶脉,空洞边有白色蜡丝。老熟幼虫沿树干爬行到地表化蛹。

防治方法:目前对发现的低龄幼虫可用阿维菌素3000倍液、25%灭幼脲Ⅲ号1500倍液、敌百虫800倍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