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 tanchengsjj1/2025-0000002 | [ 文 号 ] | [ 发布机构 ] | 郯城县审计局 | |
---|---|---|---|---|---|
[ 成文日期 ] | 2024-03-14 | [ 公开日期 ] | 2025-01-15 | [ 有 效 性 ] | 有效中 |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郯城县审计局提出“1543”工作思路,搭建起审计工作的“四梁八柱”,坚持目标导向,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推进审计工作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坚持一条主线,把牢政治方向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理论武装。落实“第一议题”“每会必学”制度,始终把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稳审计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
二是提升政治能力,服务发展大局。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统筹谋划2025年审计项目计划,紧扣稳增长、惠民生、防风险、反腐败等方面组织实施审计项目,确保党的工作重点抓什么,审计就审什么。
三是强化政治担当,做实请示报告。把重大事项请示报告作为重要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重要审计事项、问题线索等及时向县委、市委审计委员会请示报告;县委审计办针对审计发现的系统性、普遍性问题,及时提出审计专报,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加强与县两办督查室的沟通对接,抓好领导批示的跟踪、落实。
二、围绕五个领域,强化履职担当
一是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强审计监督。围绕县委县政府在对接长三角“三步走”先行区目标定位,工业强县、乡村振兴等方面部署,开展政策跟踪审计,审查各部门各单位抓落实的具体部署、执行进度、实际效果等,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落实到位,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大动力。
二是围绕经济量质齐升加强审计监督。紧扣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目标要求,开展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关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情况、加快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健全预算约束机制、压减一般性支出等情况,推动规范财政预决算管理水平,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三是围绕重大风险防范加强审计监督。紧盯地方债务风险,关注政府债务总体规模、借用管还,隐性债务化解等情况,确保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紧盯国资国企风险,开展国企审计,分析企业投融资管理模式和内部控制机制,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紧盯政府重大项目风险,开展政府投资审计,审查资金使用的规范和项目建设的绩效,促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四是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审计监督。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开展民生审计,深入揭示在民生领域相关政策措施落实落地中的贪污侵占、截留挪用、虚假冒领、优亲厚友等问题,把审计监督跟进到民生项目和资金“最后一公里”。
五是围绕权力规范运行加强审计监督。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丰富的重点行业领域,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遏制权力任性,防止权力滥用;聚焦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以及生态修复、污染防治、国土空间管控等重点领域,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领导干部既算“经济账”,又算“生态账”。
三、实施四大行动,提升工作质效
一是实施研究强审。将研究贯彻审计工作全过程,突出“调查式”研究,科学制订审计方案;突出“过程式”研究,着力揭示被审计单位的问题和风险隐患;突出“成果式”研究,通过撰写审计案例与审计专报等,做好复盘工作,搭建交流互鉴渠道,服务领导科学决策。
二是实施科技强审。践行科技强审理念,立足数据分析室运用,充实完善审计数据资源,拓展数据获取的深度广度;实行“双主审”运作模式,在项目中锻炼数据分析思维;探索无人机、地理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强化技术防护,做好安全培训和定期检查,把牢控紧数据“安全阀”。
三是实施人才强审。进一步完善工作人员绩效测评办法,将测评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树优、职级并行、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拓宽专业化培养渠道,将实务导师制和审计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做细做实,统筹推进骨干人才、青年人才培养,促进审计人才专业结构更加合理,能力素质更加全面。
四是实施作风强审。深化作风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坚持“纪严一等”,做好“审前讲廉、审中查廉、审后问廉”,严格执行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和“八不准”工作纪律,持续加强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针对苗头性问题做好提醒。
四、构建三个格局,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着力构建大统筹格局。强化审计项目“一体化”管理,架构“大统筹”组织管理模式,同类型审计项目同步安排、协同实施,改“单兵作战”为“大兵团协同作战”,改传统现场审计为大数据非现场审计,通过融合式、穿透式审计,拓宽审计覆盖面,提升审计效率。
二是着力构建大监督格局。推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巡察、财会等各类监督贯通协同,增强监督合力。健全信息沟通、线索移送、成果共享、情况反馈等工作机制。积极选派审计业务骨干参与纪委、巡视巡察等工作,激发监督最大效能。
三是着力构建大整改格局。坚决扛起督促整改政治责任,着力在整改闭环上下功夫,综合运用整改“回头看”、台账管理、督办函、建议函等手段,强化责任追究,推动问题应改尽改;加强审计、巡察、两办、人大、审委会五级督改力度,打好整改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