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欢迎访问郯城县政府网站!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 部门动态 >> 正文
郯城县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第三十三期(樱花褐斑穿孔病的发生与防治)
[ 索  引  号 ] tanchenggtj/2024-0000144 [ 文       号 ] [ 发布机构 ] 郯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成文日期 ] 2024-07-14 [ 公开日期 ] 2024-07-14 [ 有  效  性 ] 有效中

近日,我县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工作人员在进行林业有害生物日常巡查时发现港上镇官庄村的一株樱花树叶片发黄、穿孔、有褐色病斑。经过工作人员调查研究,确诊为樱花褐斑穿孔病。

危害特征:樱花褐斑穿孔病的病原核果假尾孢菌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嫩枝。病叶初期出现针尖大小的紫褐色小点,后扩大成圆形至近圆形斑,直径1-5mm。病斑中间褐色至灰白色,略带轮纹,边缘紫色至红紫色,后期病斑脱落,形成穿孔。穿孔边缘整齐,潮湿时病斑上可生灰褐色霉层。发病严重,病斑较多时,易导致叶片提前脱落。

生物学特性:病菌以菌丝体在枝梢和落叶中过冬,翌年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病部可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5月初始见叶片发病,8-9月为发病高峰期。通风不良、植株密集、舒适衰弱等条件均有利于该病害发生。

发生预测:根据调查结果,我县樱花褐斑穿孔病零星发生。由于7-8月降水增多,天气潮湿,有利于病菌发生传播,预测在个别地块有发生加重的可能。

防治措施:1、增施有机肥、土杂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树势,提高树木的抗病性,雨后及时排除林地积水;随时清扫处理病叶、落叶,消灭病原菌。

2、在树冠喷43%戊唑醇20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800-1000倍液等交替使用,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喷3次,控制病害发生蔓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