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 tanchenggtj/2024-0000103 | [ 文 号 ] | [ 发布机构 ] | 郯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
---|---|---|---|---|---|
[ 成文日期 ] | 2024-05-09 | [ 公开日期 ] | 2024-05-09 | [ 有 效 性 ] | 有效中 |
5月6日,我县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工作人员在郯城街道后东庄村开展林业有害生物调查,调查发现板栗透翅蛾越冬代幼虫危害。
形态特点:初孵幼虫白色,半透明;低龄幼虫淡黄色有时微带红色,常随取食部位的颜色而变化;老熟幼虫体长26-42毫米,白色,化蛹前为黄色;头栗褐色。
成虫体长15-21毫米,翅膜质透明,形似黄蜂;体黑有光泽。
危害特征:板栗透翅蛾以幼虫危害板栗枝干皮层,一般主干下部受害较重。被害处树皮肿胀开裂,并有丝网粘连虫粪附于其上,形成肿瘤状隆起。严重时造成虫枝枯死或全株死亡。常与板栗疫病共生,形成“虫养病、病养虫”恶性循环。
生物学特性:1年发生1代,以2龄幼虫在受害树枝老树皮下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6月通过排粪口向外排粪。6-7月潜食范围逐渐扩大,排泄物填充旧食区,一般不外排。7月中旬老熟幼虫在树皮表面处筑室化蛹,8-9月羽化并产卵。卵经过13-16天于8月下旬开始孵化,9月中下旬为幼虫孵化盛期。幼虫孵化后,立即蛀入树皮下危害,到10月份进入2龄后越冬。
防治措施:1、加强管理:及时剪除被害枝干,集中烧毁。保护伤口,防止成虫产卵。及时防治枝干病害和其他虫害,尤其做好板栗疫病的防治。
2、刮皮喷药:4月上旬幼虫活动期、8月中旬成虫产卵期、9月中上旬幼虫孵化期,可对树干刮皮后,用吡虫啉、噻虫嗪或螺虫乙酯进行防治,每隔15天喷药1次,连续施药2-3次。刮下的树皮应集中烧毁。
3、药剂涂刷:在3-4月份越冬幼虫开始活动时,用1-1.5千克柴油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克,混合均匀后涂刷在枝杆表皮失去光泽、水肿、流液、有腐臭味等被害处。若发现枝干上有新虫粪,应立即使用上述药液涂刷被害处,每隔10天涂刷1次,连续使用2次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杀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