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欢迎访问郯城县政府网站!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 镇街动态 >> 正文
郯城杨集镇:农村文化广场成为农民群众的“乐园”
[ 索  引  号 ] 0005/2016-1026001 [ 文       号 ] [ 发布机构 ] 郯城县杨集镇
[ 成文日期 ] 2016-11-10 [ 公开日期 ] 2016-11-10 [ 有  效  性 ]

 

郯城县杨集镇把农村文化广场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提出“不建则已,建则必成,建则必好”的口号,加大投入,强化工作措施,抓宣传发动,抓典型引路,抓示范带动,抓敦促落实,攻坚克难,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全力推进工作顺利开展。在起步较晚、村情民情相对比较复杂、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全镇共建设村级文化广场60多处,面积达到5.2万平米,实现了村级文化广场全覆盖。

全县村级文化广场建设动员会议后,杨集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利用广播喇叭、张贴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等形式,广泛宣传文化惠民政策,并组织各工作区、村以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归昌乡刘塘村、马头镇爱国村等文化广场建设优秀村庄学习文化广场建设经验,观看这些村举办的各种活动,通过现身说法使镇村干部充分认识文化广场建设重的重要性、必要性,汲取到建设村级文化广场的真经。在深入宣传发动的同时,镇党委、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文化广场建设的实施意见,将文化广场建设工作纳入村级百分制目标考核内容,考核结果直接与村干部绩效工资挂钩,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推进文化广场建设工作。镇党委、政府每周都组织扩大会成员到8个工作区观摩文化广场建设现场,听取有关工作区、村 工作情况汇报,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督促工作区、村加以改进,提升档次。针对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实际,该镇引导各村采取“向上争取一点、能人捐助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解决文化广场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在文化广场建设过程中,该镇积极采纳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坚持抓点带面,典型引路,整体推动工作思路,根据各行政村现状和实际,将全镇所有村划分为示范村、重点村、难点村三类,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在各村广场的位置、地块的选择上,力争做到方便群众与镇村整体规划相结合;在绿化、美化、亮化上,在保证镇村财政投入的同时,注重发动党团员志愿者积极参与场地平整、建材运输、彩砖铺设等项工作并全程监督,保证文化广场建设工程质量好、造价低。在吸引农民参与广场文化活动的同时,积极延伸广场的服务功能,既保证广场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又赋予文化广场建设 丰富的内涵,使农村文化广场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镇村级文化广场建设全面开花。程南、王海子、张楼等村针对本村场地匮乏的实际,在征得村民同意的前提下,按照文化广场建设标准,对原村委大院进行了改造,拆除了围墙,地面铺设了彩砖,设置了文化彩墙,建设了容纳30余人舞台,安装了景观灯具、健身器材等;杨南、饮马庄等村利用社区办公楼前场地开阔的优势,坚持实用、实惠、便于村民活动的原则,聘请规划部门进行了科学规划,组织经验丰富的专业施工队进行了高标准建设,着力打造亮点工程、精品工程;官集、徐杨庄等村组织人员将废弃垃圾场、建筑物料场进行了整治、改造,实施了美化、绿化、亮化、硬化工程,昔日人人躲避的垃圾场,通过整治改造如今成为吸引群众的乐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