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 tanchengmsz/2024-0000048 | [ 文 号 ] | [ 发布机构 ] | 郯城县庙山镇 | |
---|---|---|---|---|---|
[ 成文日期 ] | 2024-07-22 | [ 公开日期 ] | 2024-07-22 | [ 有 效 性 ] | 有效中 |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近年来,庙山镇立足实际,以党建引领特色产业为抓手,按照“一村一特”的发展思路,努力拓宽农业增值增效空间。
庙山镇前海沿党支部积极探索发展特色产业,将蚂蚱养殖作为发展产业的新路径,让小蝗虫变成了“致富宝”。
蚂蚱,是乡村田野常见的昆虫,又称蝗虫,对农作物危害极大,向来是农业生产防范的对象,而在前海沿党支部书记张广亮眼里,蚂蚱养殖成为新兴产业。
走进前海沿蚂蚱养殖合作社,一排排养殖大棚格外引人注目。大棚内密密麻麻的蚂蚱四处飞舞,忙着觅食,前海沿蚂蚱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潘玉莹正忙着给蚂蚱大棚通风、喷水。但这些看上去生存能力强,甚至可以泛滥成灾的蝗虫,养殖起来不仅对气温、湿度等养殖环境有要求,而且饲料和空气都不能受到农药或其它化学污染。合作社不断总结经验,慢慢琢磨出一套较为成熟的生态养殖技术,大棚内外,种植了十多亩绿油油的墨西哥玉米草、东牧70等作物。据了解,这些作物将成为蚂蚱的“盘中餐”,从源头上保证养殖方式的绿色和环保。养殖出来的蚂蚱不仅个头大而且营养丰富、肉质鲜嫩。
“蚂蚱生长周期短、易成活,每年最少能够养殖成虫4-5茬,现在14个蚂蚱养殖大棚,年产量可达7500斤左右,按照现在市场价每公斤30元进行核算,预计能够实现年经济收入12万元。”潘玉莹欣喜地说。
前海沿党支部书记张广亮说:“我们是通过市派第一书记王西波带我们到沂水学习接触到蚂蚱养殖的,又通过到兰陵、费县考察,了解到这个项目很好,就从那里引进蚂蚱进行养殖。”
据了解,前海沿蚂蚱养殖合作社于今年6月份开始扣棚养殖,蚂蚱生长周期短,一茬蚂蚱平均40至50天即可出棚售卖,它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每年5月至10月是最佳养殖期,每平方米可出成虫2斤至2.5斤。张广亮说:“现在我们养蚂蚱的棚子一共有14座,1200多平方米,初期投入5万多元,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增收就能到4万元。”
前海沿村的蚂蚱“蹦跶”出发展致富的新路子,也将继续带动有意愿的村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一起“抱团”闯市场,引导和带动更多群众在绿色发展中找到“金饭碗”,助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