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 xfpb-17_F/2016-1102003 | [ 文 号 ] | [ 发布机构 ] | 郯城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 |
---|---|---|---|---|---|
[ 成文日期 ] | 2016-11-02 | [ 公开日期 ] | 2016-11-02 | [ 有 效 性 ] |
郯城县脱贫攻坚工作
2016年上半年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郯城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六转变、五结合”的定位要求和“百千万”集中攻坚、“双16推进计划”战略部署,按照“以扶贫开发为总抓手,统领全县三农工作,促进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环境改善,农业产业提升,县域经济增强”的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一主线,深入开展“四送”和2016扶贫攻坚十大工程建设,坚持不懈抓政策落实、抓措施执行、抓项目推进,推动扶贫攻坚工作深入扎实开展。目前全县的“四送”活动中,已设立居家就业加工点268处、“扶贫车间”93处,吸纳贫困户1767名;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13期,为1633名贫困户送上一门生产技能并实现就业;发放富民农户贷101笔409万元,向40家经营主体发放富民生产贷1400万;为贫困户购买60台收割机、打捆机,为220户贫困户送去8000多只芦花鸡,每户年可增收4000元以上;向1500户特困户和56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赠送4000万元的股权收益分红,每户年可分红2000元以上,每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可分红2-3万元,为年底完成1.2万贫困人口和13个贫困村的脱贫任务打下坚实基础。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和计划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深入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清洗和“三问三清”活动,托清贫困底数
一是托清贫困人口。明确贫困户“五优先”和“16不”的贫困户纳入标准和清退条件,严格落实“六步工作法”、“五签字”,通过逐村逐户核查、准确算账测收入、村民代表民主评议,做到退出有标准、纳入有程序。期间,清退 “沙子户”1672户,4658人,目前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698户、23934名。二是托清帮扶措施。按照市委、市政府“百千万”脱贫攻坚行动战略部署,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单位和百强企业包村、结亲连心干部包户制度,做到村村都有帮扶工作队、户户都有帮扶责任人,确保1.26万建档立卡贫困户、2.4万贫困人口不漏一户、不空一人。深入开展百村万户民情大走访、“三问三清”活动,全面甄别贫困户真实性,详细了解贫困户致贫原因、脱贫需求,找准贫困根子,明确帮扶责任,为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持六个引领,扎实推进“四送”活动和2016脱贫攻坚十大工程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从产业发展、就业帮扶、金融支持、孝老敬老等方面入手,为贫困户找准脱贫路子。
一是突出专业村引领,大力推动产业扶贫。依托中国结、装饰木条、条柳编、铁艺、大棚蔬菜等266个专业村,按照“一村一品上规模,一户一策助脱贫”的工作思路,鼓励专业村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今年县财政拿出3000万元,对新建成集中连片大棚,每个大棚带动3户以上贫困户并签订帮扶协议,50亩以下的每个大棚补助1万元, 50-100亩的每个大棚补助2万元,100亩以上的每个大棚补助3万元;对集中连片发展树莓基地100亩以上,且每亩带动1户以上贫困户并签订帮扶协议的,每亩给予财政奖补3000元。奖补政策实行先建先得,补完为止。目前,特色农业扶贫工程中,泉源、庙山、杨集等乡镇已流转土地4000余亩,计划新建温室大棚1200个,预计可带动近4000人脱贫。同时,注重发挥1700个专业合作社在资金、市场、技术、产业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探索“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特别是郯城育新、杨集恒丰、庙山农机专业合作联社等375家农机合作社,让贫困户以务工、折资入股、土地流转等参与利益联结机制构建,预计可带动4000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二是突出村企共建引领,扎实抓好就业扶贫工作。部署开展“百企精准扶贫联盟”脱贫攻坚行动,动员全县109家爱心企业组建“百企精准扶贫联盟”,建设100个扶贫工厂(车间)和500个居家就业点,面向贫困户招收员工,提供就业岗位或虚拟就业岗位,将贫困户融入企业生产发展链条。目前,就业工程已设立居家就业加工点268处、“扶贫车间”93处,吸纳贫困群众1767人。今年建成全市首家“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标准化厂房1.5万平方米,入驻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10家、创业工作室8家,吸纳返乡农民工246名,其中贫困人口23人。同时,依托农广校、职业技校、远程教育等培训平台,对贫困户进行技能教育,参训学员中60%掌握了至少一门生产技能并实现上岗就业。
三是突出小额扶贫信贷引领,着力破解贫困户融资难题。积极创新资产性收益扶贫方式,制订出台了《郯城县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实施方案》、《郯城县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县财政设立1200万元小额扶贫信贷风险补偿金和贴息资金,贷款对象扩展到全县各乡镇,侧重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其通过吸收就业、入股分红等方式帮扶贫困户脱贫,确保2016年小额信贷1亿元扶贫尽快落实到位,带动3000名贫困户脱贫。目前,金融扶贫工程中全县发放富民农户贷101笔,409万元;发放富民生产贷40笔,1400万元,带动贫困户140户。庙山镇积极引导贫困户申请小额扶贫贷款购买打捆机,挂靠合作社统一调配作业享受分红。12户通过小额扶贫信贷购买农机的贫困户,一个夏季分红资金3.8万元左右,两年即可还清贷款、收回成本并脱贫。
四是突出资产分红引领,探索创新收益分配机制。将村集体闲置土地、经营性资产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等投入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给贫困户,通过分红增加贫困户收入。股份配送扶贫工程中,县里决定拿出投入到鲁地天沐温泉、神舟古栗园旅游扶贫项目的4000万元,折股量化给1500户特困户和56个省定贫困村集体,预计每户年分红2000元以上,每个省定扶贫重点村集体年收益2万元以上。目前,已完成首批500户特困户股权分红证发放工作。
五是突出电商引领,扶持壮大“互联网+”电商扶贫。抢抓“互联网+”农村电商发展机遇,通过免费电商培训、补助开设网店贫困家庭网络资费、扶贫金融贷款支持等,重点培植壮大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庙山柳编和民族乐器淘宝、马头淘宝村、胜利高大制帽、红花中国结等电商企业做大做强,带动贫困户脱贫。电商扶贫工程,截止2016年6月,已实现全县80%以上的行政村通固定和移动宽带;全县乡镇物流服务代办点20个、信息点40个;全县农村新增网店达到300家;新增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类达到2个;累计新增电商示范镇2个,示范村2个,从业人员2.3万人,辐射带动贫 困户1470户,实现2300人脱贫。
六是突出孝老基金引领,确保老年贫困户老有所养。全县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上的占50.8%,身体残疾或因各种原因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占70%,呈插花式分散分布。针对这一实际,积极倡导子女承担赡养义务,同时努力探索政府主导、产业帮扶、慈善救助的扶贫路子,设立孝心基金,采取“养老+扶贫救助”方式,解决年老体弱贫困户的脱贫问题。目前,在归昌乡幸福村开展的孝老扶贫试点成效明显。该村倡导子女每月为每位老人捐助赡养金120元,全年1440元,加上60岁以上老年人每年养老金1200元和孝心扶贫基金支付的960元,这样每位老人全年收入3600元,基本实现脱贫。同时广泛宣传发动全村党员、群众积极参与,踊跃捐款。活动开展以来,已筹集孝心基金7.7万元。下一步县财政计划加大资金投入,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大力弘扬孝老文化,加快全县孝心基金的设立,让年老体弱的贫困户老有所养,共享发展成果。
(三)加快财政专项资金拨付,加强督导检查,进一步抓好扶贫项目建设
2016年我县投入县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930万元。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制订出台了《郯城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方案》,将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930万元、县配套资金1200万元,及时拨付至乡镇、村,用于金融扶贫、电商扶贫、乡村旅游、光伏发电、56个省定扶贫重点村和“插花村”产业发展等精准扶贫项目建设。通过下发通知、开展业务培训会议、组织中介机构进行专项审计的形式,对2015年及以前年度产业项目的实施、验收、资金拨付和后期监管进行调度和督导,督促乡镇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完善资金拨付手续和相关档案资料,推进2016年产业项目方案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并积极谋划2017年度扶贫项目。目前,已有13个乡镇、60个村完成方案编制并通过审核,共涉及39个项目;2个乡镇、17个村的项目方案正在进行调整。
(四)迎接了国务院 “十二五”彩票公益金扶贫开发项目绩效和影响评估
3月4日-5日,迎接了国务院扶贫办“十二五”彩票公益金扶贫开发项目绩效和影响评估。在泉源乡实施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沂蒙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创新试点项目代表全省,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绩效和影响评估验收;以梁晓敏博士为首的国务院专家组对我县组织实施的项目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五)成功筹办了全市脱贫攻坚现场观摩会
6月29日,全市扶贫攻坚现场观摩会在我县成功召开。市委常委,各县区党委书记、县区长,扶贫办主任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等,先后深入我县胜利镇高大制帽厂、港上镇珩头社区温室大棚园区、红花镇巧艺中国结电商公司等5个观摩点,实地观摩了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电商扶贫等扶贫现场,听取了各观摩点的精准扶贫经验、做法汇报。林峰海书记、张术平市长等对我县的脱贫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资产收益性扶贫、孝心扶贫等创新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紧紧围绕6月29日全市脱贫攻坚现场会的部署要求,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继续深入推进“四送”活动和2016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充分发挥扶贫部门协调议事职能,通过加强督促协调、督导检查,充分发挥15个乡镇和25个行业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以乡镇为脱贫攻坚主战场,扎实推进《全县脱贫攻坚专项实施方案》落实,确保时间到任务清,补齐光伏扶贫、基础设施扶贫、健康扶贫等“工程”短板,保障年底1.2万人和13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的脱贫任务圆满完成。
二是积极推进2016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实施。对于已经审核完毕的项目,组织乡镇按照要求抓紧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对于项目方案尚未定稿的,督促其尽快确定项目建设内容并及时做好项目调度工作,掌握项目进展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针对2015年及以前年度部分产业项目存在着项目尚未实施、档案资料不齐全、报账手续不规范等问题,进一步加强督导,限期整改,确保扶贫资金项目效益充分发挥,增强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
三是继续深入落实贫困、贫困户结对帮扶。结合“三问三清”,继续督促有关人员根据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脱贫需求,明确帮扶责任,督促落实“一村一案、一户一策”帮扶措施。确保“脱真贫”、“真脱贫”,防止“假脱贫”、“数字脱贫”,建立帮扶脱贫长效机制。
四是做好互助资金协会退出和资金回收工作。对已经停止运行或资金长期滞留在乡镇的互助资金协会,督促做好退出和互助资金协会中政府出资资金退回国库有关工作,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及时将互助资金中的违纪违规线索移交纪检监察机关。
五是全面加强扶贫攻坚信息宣传。通过在国家级、省级新闻媒体上发表一批高质量的信息,及时总结宣传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典型和成效,大力宣传各级各部门创新体制机制的做法和经验,全面展现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亮点和特色。
2016年7月4日